儿童是祖国的花朵,更是祖国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,儿童的生存、保护和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,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。《无为县儿童发展规划(2011—202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是根据《安徽儿童发展规划(2011—2020年)》)和无为县具体情况而制订的,自实施以来,已取得显著效果,从统计监测结果看,我县儿童发展环境明显改善,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,儿童基础教育迅速普及,儿童生存、发展、受保护和参与权益逐步提高。
2011年,我县国民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,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,用于儿童方面的资金投入在不断增加。详见下表:
监测指标 |
单位 |
2011年 |
2010年 |
同比增长% |
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|
元 |
18907 |
15456 |
14.5 |
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|
元 |
7285 |
6193 |
17.6 |
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|
万元 |
1637989 |
1573709 |
28.6 |
财政收入 |
万元 |
203057 |
177588 |
14.34 |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|
万元 |
739187 |
636928.5 |
16.1 |
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|
万元 |
1363394 |
1216897 |
12.03 |
县财政性教育经费 |
万元 |
108404 |
108404 |
持平 |
医疗卫生经费 |
万元 |
44028 |
25944 |
69.7 |
妇幼保健经费 |
万元 |
259 |
57 |
354.4 |
疾病预防控制经费 |
万元 |
944 |
463 |
203.8 |
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费 |
万元 |
5393 |
4747 |
13.6 |
|
|
|
|
|
(备注: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。)
一、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
卫生部门大力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,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机构业务指导和管理职能,协同公安、教育等部门共同抓好妇幼卫生保健工作,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,主要监测指标如下:
监测指标 |
单位 |
2011年 |
2010年 |
婴儿死亡率 |
‰ |
7.0 |
8.6 |
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|
‰ |
9.7 |
10.6 |
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 |
% |
0.51 |
0.72 |
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 |
% |
86 |
89 |
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患病率 |
% |
1.6 |
4.9 |
5岁以下儿童中、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|
% |
0.67 |
2.4 |
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 |
% |
0 |
0 |
卡介苗接种率 |
% |
98.08 |
100 |
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 |
% |
97.69 |
98.8 |
百白破疫苗接种率 |
% |
97.69 |
99.6 |
麻疹疫苗接种率 |
% |
96.54 |
99.6 |
乙肝疫苗接种率 |
% |
96.92 |
99.6 |
流脑疫苗接种率 |
% |
91.54 |
90.58 |
乙脑疫苗接种率 |
% |
90.77 |
96.72 |
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 |
% |
66.6 |
60 |
不断提高人口素质,降低婴儿与儿童死亡率。2011年全县婴儿死亡率为7.6‰,比去年同期下降1.6个千分点;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.7‰,比去年同期下降0.9个千分点。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66.6%,比去年同期提高6.6个百分点。
儿童营养水平不断提高。5岁以下儿童中、高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.67%,比去年同期下降1.7个百分点,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患病率为1.6%,比去年同期下降3.3个百分点。没有出现中小学生贫血患病例。
二、儿童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
2011年以来,全县加大教育改革创新力度,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,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,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,儿童受教育水平全面提高。具体指标见下表:
监测指标 |
单位 |
2011年 |
2010年 |
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|
% |
58.2 |
52.5 |
其中:女童 |
% |
57.9 |
51.8 |
学前一年毛入园率 |
% |
80.5 |
78.6 |
其中:女童 |
% |
80.1 |
78.2 |
乡镇公办幼儿园覆盖率 |
% |
50 |
25 |
在园幼儿数 |
人 |
19396 |
16584 |
其中:
女童 |
人 |
8704 |
8367 |
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|
% |
58.2 |
52.5 |
小学学齡儿童净入学率 |
% |
100 |
100 |
其中:男生 |
% |
100 |
100 |
女生 |
% |
100 |
100 |
小学五年巩固率 |
% |
96.45 |
95.54 |
其中:男生 |
% |
96.94 |
96.07 |
女生 |
% |
95.96 |
95.01 |
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|
% |
111.24 |
108.78 |
其中:男生 |
% |
112.15 |
108.63 |
女生 |
% |
110.33 |
108.93 |
初中三年巩固率 |
% |
96.87 |
96.69 |
其中:男生 |
% |
96.08 |
95.80 |
女生 |
% |
97.66 |
97.58 |
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|
% |
94.35 |
96.12 |
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|
% |
84 |
81 |
其中:男生 |
% |
86.30 |
82.65 |
女生 |
% |
81.7 |
79.35 |
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|
% |
74.60 |
72.50 |
从上表可以看出:
一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。2011年末,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%,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1.24%,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.35%。二是提高学前儿童受教育率。2011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8.2%,学前一年毛入园率80.5%,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5.7和1.9。三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。2011年末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92%,比去年同期提高5.3个百分点,多元化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得到发展。
三、儿童成长环境大为改善
自《规划》实施以来,我县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围绕《规划》的目标任务,以宣传“儿童优先”原则为主题,通过多种方式,全方位、多层面的宣传,从而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,促进《规划》的实施。一是优化儿童成长的自然环境。2011年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2.2%,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92.2%,;农村改水受益率为97.7%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.3%,城市生活环境也有较大改善,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.0%,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2.0%。二是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。2011年末城乡社区“儿童之家”覆盖率为100%,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覆盖率为100%,儿童社会工作者人数23人 。三是优化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文化环境。2011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,文化馆1个,文化站23个;公共图书馆1个,图书总藏量为33.8万册;文物保护管理机构 1个,全年参观人员达2.2万人次。
四、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
县妇儿工委积极配合县人大建立了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工作专门小组,并开展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调研工作。县司法局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重点,广泛开展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、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的宣传活动。
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。2011年末,家暴妇女儿童救助(庇护)机构23个,受救助(庇护)的妇女儿童46人次,儿童公共安全教育覆盖率 100% ,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 100% 防范溺水事故教育普及率100%。近年来,我县儿童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:
1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令人堪忧。我县是农业大县,外出务工人员达40多万,出现一大批留守儿童。这部分儿童依靠祖父母或者亲戚生活,得不到父母的亲情监护,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,有的出现了心理问题,有的甚至误入歧途。
2、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有待解决。社会上黑网吧对学龄儿童的影响很大,同时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网络、图书、音像和饮食品市场较为混乱,需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。
建议:
1、进一步加强儿童发展规划的宣传,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儿童、爱护儿童的社会氛围,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事业。
2、关注留守儿童不放松,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,建立健全对留守儿童的救护和保障机制,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。
3、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,主要是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,不断开展打击黑网吧、检查图书文化身体和饮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。